坐骨神經痛只是一種症狀的描述,不是病因,像是下背痛、臀部痛、大腿及下肢延伸疼痛,甚至痠麻痛,或像針刺到一樣延伸到腳底,常被叫做坐骨神經痛。衛福部新營醫院陳建閔醫師及張育誠中醫師表示,坐骨神經痛的成因牙周病治療方式非常多,要杜絕坐骨神經痛趁虛而入第一步就是要端正姿勢,少穿高跟鞋並且多練肌耐力,增加對脊椎的保護。
腰椎是由一塊塊的骨頭疊成,中間有強力纖維包圍著柔軟髓核的椎間盤當緩衝,椎骨的空隙中有脊神經穿出來,負責身體所有感覺訊號的傳遞。而坐骨神經是人體下肢最長的一條神經,從腰部經過臀部、大腿、膝蓋、小腿到腳底。任何壓到坐骨神經的因素都會引起神經痛。像是:椎間盤突出;椎體退化,壓迫到神經;跌倒,椎體滑脫,拉扯到神經;腰部或臀部肌肉緊繃,壓迫到神經,最著名的為「梨狀肌症候群」;或者脊椎如果有腫瘤,有可能壓迫到神經。
陳建閔醫師說,坐骨神經痛的好發因子,像是常需搬重物或久坐的工作、體重增加、過胖、年紀超過40歲脊柱就開始退化,有受傷過的話會退化更早,常引起神經壓迫、老人家摔倒,常引起脊椎滑脫或大腿的股骨頸骨折、糖尿病可能因神經病變而引起坐骨神經痛。中醫師表示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方式,西醫可以服藥或搭配復健。中醫透過針灸、脊椎調整可以減輕坐骨神經痛,減少止痛藥的服用。再搭配一些的下肢的伸展運動,可以減少坐骨神經痛發作。
牙齦流血怎麼辦? 健康的牙齦在刷牙時是不會流血的,牙齦流血往往由牙菌斑所造成,而牙菌斑是持續在牙齒周圍、表面和牙縫堆積而形成的細菌黏性薄膜。若沒有去除牙菌斑,可能會造成牙齦炎而導致刷牙流血的情況發生。然而,仍有許多其他可能造成牙齦流血的成因。這些成因包括了過度刷牙或刷牙太用力、新牙刷或牙線使用習慣,以及某些藥物。同時,採用不同於往的口腔衛生習慣,以下是幾個簡單的步驟,幫助去除牙菌斑,減少牙齦流血之發生率:使用含重碳酸鈉低研磨配方的牙膏,配合正確刷牙習慣,每天刷牙兩次,每次至少兩分鐘。使用具有小刷頭與軟質圓頭刷毛的手動或電動牙刷,要特別注意牙齦線。使用牙線或牙間刷,將牙菌斑從難以觸及的區域 (例如牙縫) 去除。使用漱口水,提供日常牙齦防護。定期向牙醫師就診,因為牙醫師可能在您發生任何徵兆前,發現牙齦相關問題。如果發生牙齦流血,請立即提出來,牙周病治療方式那麼牙醫師就可以在情況變得更嚴重之前,協助進行處置。
張育誠醫師則提醒大家,平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久坐和久站,站立和坐著注意姿勢,不要彎腰駝背,高跟鞋少穿;不宜過度勞累,睡眠充足,疲倦時很容易肌肉扭傷;注意飲食,容易腹脹和高熱量的食物都會增加腰痛和脊柱負擔;找時間運動,可以牙周病治療增加肌肉的力量、脊柱的活動力、還能矯正姿勢;床鋪坐墊不要太軟,會讓腰部出更多的力。若患有腰椎間盤突出,應避免激烈運動且減少運動量,可以鍛鍊腹部和背部核心肌群運動。增加腰部及下肢肌肉的力量,可以減輕疼痛。
骨骼性成因,臨床牙冠(看得到的牙齒)的比例是對的,只是上顎骨過度向下增生,造成牙齦外露,治療上會以口腔外科的正顎手術為主;若是齒列不整齊造成笑露牙齦,可用齒顎矯正;若與骨骼無關,單純源自牙齦肥厚增生,使得牙冠看上去相對較短,則可用牙周美容手術,修薄過厚、過長的牙齦,創造更好的牙齒比例。他表示,一般民眾可能無法分辨成因,若有笑露牙齦困擾的民眾,建議直接找牙醫師諮詢。除了隨年齡增長,牙齦因老化、長期累積損傷而緩慢萎縮外,過度、橫向刷牙造成的慢性創傷、牙周病的發炎與治療,均是加速牙齦萎縮的主要因素。「牙醫師補牙、矯正時,若侵犯到所謂的『生物寬度』,也會破壞齒槽骨,進而造成牙齦萎縮」。楊岳炤醫師建議牙齒矯正前應該先會診,了解是否要合併進行牙周美容手術,如先增厚牙齦,預防矯正後可能產生的牙齦萎縮危機。